全文预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材特点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97KB

文档介绍
与社会的关系, 这一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的第11、12课《衣食住行的变化》《轮子的故事》中都有充分体现, 不仅安排了对衣食住行按时代进行排序的活动, 还安排了用不同时代的粉碎工具碾米的活动。Р教材还强化科技发展史的教育, 主要方式有三:一是课内的有机渗透, 如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单元中有关旧石器时代石头作用的安排;二是在专项学习内容里增加了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介绍, 如一年级上册介绍的是汽车的发明者本茨、一年级下册介绍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三是在每学年教材的最后, 用通页的方式集中呈现科技发展历程, 如一年级呈现的是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的科技发展简史。Р五、注重教材组织的结构设计和内在逻辑Р教材各单元之间的横向组织是有内在联系的。一年级上册的四个单元都与科学本质中的什么是科学、如何做科学、什么是技术、如何做设计及科技的作用有关, 都属于科学与技术的“本体论”知识。而一年级下册四个单元的组织线索则是围绕“世界是物质的”展开的。Р此外, 单元内课程的组织, 既包括次级主题安排, 也包括每一课内容及活动顺序的安排。次级主题(课与课) 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联的, 如有的是总分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还有的是自然顺序。Р每一课内部的组织线索是由一系列有联系的活动构成, 所有的活动均用活动图标标示, 教材一共设计了七个活动图标, 即观察、动手、记录、思考、交流、阅读、拓展。另外, 还有安全图标。定义性、规律性、总结性的句子用粗体字加框呈现。卡通动物起的作用是提醒或非正式地告诉。如一年级上册滚小球活动中卡通动物说的“这就是在做实验哦”, 就属于非正式的告诉。各活动顺序的安排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 由已知到未知, 由具体到抽象, 从行为到表象再到符号。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 教材多以绘图、照片和带拼音的文字呈现, 随着年级的升高, 拼音会逐渐减少直至取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