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1)尽量采用准确的水下混凝土表面测深仪,提高判断的精确度,当使用标准测深锤检测时,可在灌注接近结束时用取样盒等容器直接取样,鉴定良好混凝土面的位置;2)对于水下灌注的桩身混凝土,为防止剔桩头造成桩头短浇事故,必须在设计桩顶标高之上增加0.5~1.0m的高度,低限值用于泥浆比重小的、灌注过程正常的桩,高限值用于发生过堵管、坍孔等灌注不顺利的桩;3)无地下水时,可开挖后做接桩处理;4)有地下水时,接长护筒,沉至已灌注的混凝土面以下,然后抽水、清渣、按接桩处理。3.2夹泥、断桩3.2.1现象:先后两次灌注的混凝土层之间,夹有泥浆或钻渣层,如存在于部分截面,为夹泥;如属于整个截面有夹泥层或混凝土有一层完全离析,基本无水泥浆粘结时,为断桩。3.2.2原因分析:1)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小,集料级配不良,粗骨料颗粒太大,灌注前或灌注中混凝土发生离析,或导管进水等使桩身混凝土产生中断;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混凝土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3)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而继续灌入的混凝土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一般性灌注混凝土中坍孔,均会在两层混凝土中产生部分含有泥浆渣土的截面。3.2.3预防措施:1)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住,尽量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如用初凝慢的水泥,加缓凝剂,尽量用卵石,加大砂率,控制石料最大粒径);2)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混凝土罐车、搅拌机等设备是否正常,并有备用的设备、导管,确保混凝土能连续灌注;3)随灌混凝土,随提升导管,做到连灌、勤测、勤拔管,随时掌握导管埋入深度,避免导管埋入过深或过浅;4)采取措施,避免导管卡、挂钢筋笼,避免出现堵导管、埋导管、灌注中坍孔、导管进水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工程管理中心2013.4.1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