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出“水是生命之源”,却不知如何说明其重要性,因为她认为四川不缺水。针对出现的演讲主题与论证材料背离这一矛盾,教师适时引导:“为什么四川有的地方要大量开采地下水?”、“为什么西北刮沙尘暴成都也遭殃?”等,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体会技巧。接下来,大家在论述“节能环保”、“治理水污染”、“水利工程、利国利民”等主题时就顺畅了许多。此时,教师又提示大家发散思考,立即有同学以“女人是水做的”为主题发表了对女性问题的看法。接着,各种新鲜答案纷至沓来:“以柔克刚,我看中国的武学精神”、“上善若水,也说道家文化”、“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在探究中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演讲的组织论证技巧,还训练了横向思维能力、激发了创造力。Р 当然,最终的学习效果评价不可或缺。在学生发言后可采用自我总结、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讨论大家的长短、评价其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的贡献及意义建构的成果。Р 3.结语Р 当今中国,大学生已成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培养出符合职业成长需要、知行合一的实践型人才是创新高职教学理念、革新高职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创设实践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协作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力,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人。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倾听交流,沟通彼此、求同存异,不仅有利于口才的提高,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职业成长。Р参考文献Р[1] 梁敏著,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Р[2] 秦志贤著,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Р[3] 谢红梅杨毓敏主编,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Р[4] 曾华琳,《演讲与口才》课程主体性教学初探[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5)Р收稿日期:2012-07-1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