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课例阐释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性,也有个性。单就这篇课文,它与其他小小说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段落众多,多用短句,语言精炼。比如像泼。像倒。两字成句,从语法上严格来说是行不通的呀。作者这样写,是随心所欲,还是刻意为之呢?这里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比较。通过改写、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平常我们把事物写具体,铺陈开来写,是一种表达,而简练也是一种表达,精炼的语言,短促的句子,反复的换行,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中,不但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读起来有速度,有节奏,尤其能制造紧张危险的气氛。这不是作者的随意为之,而是高明之举。如果说前一个关于结尾的比较,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谋篇布局,那么这里的比较就是让学生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Р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试图在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更多小小说的时候,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除了了解故事内容,发现每个故事后面的叙事方式,语言特色,结构安排等。这种有意识的渗透,即便是一两句话,但只要能把这个理念坚持下去,或许对今后学生走向更成熟的文学欣赏和创作有好处。Р刚才有个朋友在听完课后和我谈起,一,我们的教研一直倡导“跟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这堂课的前半部分似乎仍在亲近内容,做何解释?另外第二个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否可更深入些? 我的想法是,说再见的应该是把内容理解分析作为目标教学的课堂,内容分析作为一种手段和过程,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对老汉人物形象的丰满立体感知,没有对洪水肆虐的形象感受,又怎能体会到作者营造气氛的高明和语言精炼的巧妙?皮之不存,毛将附焉?Р小学语文教学要有文体意识,但不能变成文体教学,不应该对文体,掘地三尺,而应点到为止。40分有限,学生的消化要慢慢来,文体的诸多特点,不能面面具到,抓大放小,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可能更好。Р当然,美好的设想和实践总是有距离的,不同的老师,未知的现场,特别是本人指导水平有限,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堂课的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路上。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