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叩刺的部位一般分为循经、穴位、局部叩刺3种。Р (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部位,因其分布着各经的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Р (2)穴位叩刺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上常于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处进行叩刺。Р (3)局部叩刺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Р 4、叩刺的强度叩刺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分轻、中、重3种。Р 轻刺激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疼痛感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证患者和头面、五官及肌肉浅薄处。Р 中等刺激介于轻重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适用于一般疾病和多数患者,除头面等肌肉浅薄处外,大部分部位都可用此法。Р 重刺激用较重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觉。适用于体强、实证患者和肩、背、腰、骶部等肌肉丰厚处。Р 5、治疗时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Р 【适用范围】Р 皮肤针的适用范围很广,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腺炎、感冒、咳嗽、慢性胃肠疾病、便秘、头痛、失眠、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等。Р 【注意事项】Р 1、针具要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钩曲,针尖是否平齐,滚刺筒是否转动灵活。Р 2、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疼痛。Р 3、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Р 4、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Р 5、滚刺筒不宜在骨骼突出部位处滚动,以免产生疼痛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