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隧道塌方灾害发生原因及处治措施的研究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程度曲线图角度看来,在整个监测周期范围以内,变形速率始终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虽然施工方对该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加固措施应用,但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效果,仅仅在径向注浆以及初支仰拱成环方面存在较小下降,但从整体看来还是为上升趋势。Р 该种情况的存在,即表明初期支护以及部分加固措施的应用难以对围岩异常变形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阻止,整体向着险情方向发展。而从沉降变形量、累计收敛以及对应拟合值时程曲线角度看来,其累计变形量为线性增长趋势,并未发生转折,也不存在稳定或者减小趋势。从监测第一天开始,到25d之后,累计沉降变形量已经达到771.85mm,累计收敛变形量为744.07mm,考虑到监测误差等因素的存在,实际累计变形量值可能更大,初期支护已经存在侵入二次衬砌净空问题,存在较为明显的塌方前兆。而经过进一步对施工现场的观察发现,该断面初期支护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环向、纵向贯通裂缝,拱腰位置钢拱架已经弯曲折断,在监测最后一天,拱顶发生较大面积的混凝土掉块情况,初期支护已经受到破坏,塌方问题无法避免。Р 4 隧道塌方事故处治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Р 4.1 处理措施Р 4.1.1 未塌方段处理措施Р 在塌方问题发生之后,为了避免二次坍塌问题的发生,则需要在首次塌方之后做好初期支护的加固处理,以此在实现病害控制的基础上避免塌方问题的进一步发生。使用的具体措施有:第一,在拱顶135°范围内打径向注浆小导管,以此实现其周边岩体的加固。该导管长度300cm、?准42钢管,使用注水泥浆;第二,进行加护拱施工处理,护拱方面,使用120b工字钢处理,在仰拱混凝土上设置拱脚,将其埋在填充层当中,套拱纵向间距控制为50cm,换向间距控制为100cm;第三,对塔体后方没有进行二次衬砌地段加筋做好仰拱回填、仰拱跟进以及混凝土衬砌施工处理,通过这部分方式的应用阻止岩体塑性区以及变形情况的进一步扩展。Р 4.1.2 塌方段处理措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