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李白的游仙诗终稿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58KB

文档介绍
高飞向蓬瀛?”写诗人修仙有心,仙路难期。第五首结尾写道:“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诗人相信终究有一天自己会遇到仙人,来点化自己的。第六首最后却写道“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梦境破碎,回归现实。就如同诗人仕途坎坷一样,仙路一样难寻。Р李白在写这六首诗的时候已经是42岁了,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还没有熄灭,只是在一种得不到与放不下的态势中纠结徘徊,难以自拔。而不同的是,诗人最后通过这六首诗将自己心底的因抱负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彷徨情绪以一种豪迈奔放,与众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游泰山六首》更独具艺术特色的是,李白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瑰丽浪漫的泰山仙境,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诗的内容,扩展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Р李白游仙诗的艺术特征之二是将现实中的山水与仙境相融合。中国古代的游仙诗起源于汉朝以前的歌赋,直至魏晋南北朝才逐渐成熟定型。而在那时的游仙诗所描绘的仙境气象规模较狭小,所出现的仙山也就只有《山海经》中的传说中的山,如昆仑,蓬莱三岛等,没有想过或者尝试将现实的山水写入游仙诗里。而且也多用于表达士大夫贵族的游山玩水雅趣或是一些山中隐士的抒怀之作。而盛唐其它山水诗人咏山水,也只是咏叹山河的瑰美壮丽,直白的表达诗人寓情山水的个人情怀,从没想过将山与仙融合起来。直到山水诗遇到了李白后,游仙诗和山水诗才如水乳交融,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将尘世的山水与仙境相融合,迸发出令人惊艳的奇妙境界。李白自从二十多岁离乡仗剑远游,,随着人生际遇的坎坷漂泊,李白几乎游历整个了中国。李白喜爱游历山水,但他只喜欢险峻巍峨的奇山壮岭,正如李白的人格一样,高傲,挺拔,锋利。所以李白会如此广泛的将华山、太白山、嵩山、庐山、泰山、峨眉山、敬亭山、王屋山等等融入他的游仙诗中,将这些尘世中的名山美化为仙山,赋予这些名山新的含义和身份。其中的名篇,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