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飄合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俄区域经济敲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与机制。本文还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为例,探讨了中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具体发展路径。总结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Р第一,中俄区域合作应由互补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自1995年以来,中俄区域经济融合水平总体上保持増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双边贸易、金融、人际交往等因素的综合带动效应。但这种以两国自然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互补性合作所固有的内在缺陷,会导致两国合作长期发展的稳定性不足。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一互中国劳动力成本或者俄罗斯资源储备量的比较优势消失,两国的互补贸易必然萎缩甚至中断。另外,中俄相互投资也同样存在忽略两国经济的长期动态增长前景,忽略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与结合可能产生的新增收益的问题。因此,中俄要优化贸易投资结构,要以互补性为合作的基点,多维、高层次战略合作才能为深入合作提供持续动力。在继续扩大互补型贸易和投资潜力的同时,实现中俄经济从互补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中俄战略合作强调的是共同发展和未来的动态收益或国家整体利益。这就要求两国的经贸合作在兼顾眼前利益最大化同时,更要放眼长远利益,才能实现双赢。战略性合作有助于提升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凝聚产业融合度,驱动两国向较高的经济水平和贸易发展水平转变,实现双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开放包容的互利共赢战略,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为中俄经济合作由互补合作向战略性合作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性决定了中俄双方需要拥有更加开放的也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这意味着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已不再局限于中俄两国之间,而是扩展到中俄与沿线国家(尤其是周边的蒙古与中亚诸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更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