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骨减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重大突破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1KB

文档介绍
Р 对骨高压症的治疗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许振华等学者首先提出了“骨内高压症”的概念。指出骨内高压症是以骨内高压为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局部骨关节顽固性疼痛的一种病症,往往出现在某些疾病的早期,具有典型的休息痛或夜间痛等特点。骨内高压症的提出为临床诊断治疗骨关节疼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如能阻止骨内高压的发生和发展,将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主要应Р 用的防治方法有手术、物理和药物治疗3种。Р 但骨内压升高是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作者基于临床研究,认为既然关节休息痛可因骨内压高所致,疼痛又是骨性关节炎的前驱症状。因此推荐骨内压的测定及对骨内高压的髓腔钻孔减压术应视为骨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予防措施。骨内静脉淤滞伴骨内高压是引起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采用骨减压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骨内高压,改善肢体供血情况。王自平发明骨减压针直径仅为Р1.1~1.3mm,在不需要借助任何器械的情况下可简单进行对骨高压的治疗,大大改进了保守治疗骨高压症的治疗方法。其Р 治疗骨内高压的机制可能是:1.减压改善了骨的静脉引流。2.减压改善了血液流变学状态。3.减压孔处新生血管形成,增加了骨内外血液循环的通道。4.减压打破了骨内高压参与的恶性循环,从而使骨内血液循环状态和代谢水平恢复正常。因此能有效地保持骨内压处于正常水平过对骨内高压致骨关节炎的形成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在防治骨关节炎等退行性变中有独特的作用。5.对针刀治疗来讲,虽然朱汉章教授及其它针刀医务工作者临床上已经零星开展该项治疗,但迫于Ⅱ型针刀过于粗大对机体创伤较大,且易产生感染机率,临床上不易推广,针刀仅限于对软组织的治疗,对骨内压并没有明确提出并得到有效治疗。钻孔可能使髓腔与皮下增加了新的循环通路,起到了中医学中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是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中Р 晚期)的重大突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