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头颅。啊,我亲爱的妈妈,我的心时常为你作痛,并用你一生的清白,狠狠鞭打隐去了名字的魔鬼。Р 粉碎“四人帮”后,华纯一心想用文学形式反映内心的情感和自豪的遭遇,却对Р“伤痕”小说有诸多保留,对这场历史悲剧的根源的追究,一时无法找到满意的答案。她决定暂时中止这个题材的创作,用她的话说,“我相信,时间上离‘文革’越远,越能够真正认识‘文革’。”Р 1986年她东渡日本,进入到另一个人生舞台。打拼三年,结束了留学生生活,找到一个环保机构的就职机会,从此使她打开眼界,接触到更广阔的守卫地球家园的环保事业和以全人类和谐等存为目标的“地球人”精神。她深受远山正瑛老人全心全意帮助中国自杀行动的感召,曾深入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采访,她惊喜地发现,“人们对于地球的感情,有了深刻的变化”。这使她酝酿已久的长篇小说《沙漠风云》的写作,找到了理想的故事终结。Р 华纯致力于环境文学,是其生活经历和理念升华的结果。她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演中曾说过:“至于‘文革’题材,我已经考虑得比较成熟……我完全可以在内容和写作上超越”,但是,“与个人和家庭命运比较,地球和全人类的命运更为重要。我发觉对于欲望这种东西的膨胀,人类很不自觉……我反复思考,无论如何,文学还是得给人以力量,以思考。环境题材的写作作为文学的特殊形式……它的热点是地球人意识和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性破坏’正是造成环境问题深刻化的主要原因。我知道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留学生文学失落了很多东西,最成问题的莫过于失去了浩然之气的文学精神和历史使命感。”Р 正基于此,她陆续发表了环保题材的小说《我爱“ECO”》,反映人性失衡和亲情冷漠的《茉莉小姐的红手帕》《外星狗》等。这些域外生活的写照,使我们领略了一位华裔女作家如何Р“从地球人视角看中国、看自己和周围人,直视人性的问题”,从而也开阔视野,解读了她笔下那陌生而又熟悉、别具色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