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泰安找水物探工作报告.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3589KB

文档介绍
灌溉。我们在场地北侧沿冲沟方向从西至东布置了二条高密度测线L3、L1,在南侧从西至东布置了一条高密度测线L2。РL3、L1高密度电法剖面:РL3线高密度剖面РL1线高密度剖面Р从L1、L3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剖面电阻率主要以高阻为主,分布范围为100~700Ω·M,说明基岩完整,埋深较浅,约0~2m,局部稍厚,风化层厚度较薄2-3m。在测线L1中部有一岩性分界线,根据区域资料为早元古代吕梁期中粒含斑二长花岗岩和晚太古代五台期中粒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东为石英闪长岩,视电阻率分布范围为180~700Ω·M。分界线以西为花岗岩,视电阻率分布范围为100~300Ω·M。在测线L3中360 m处也一岩性分界线,分界线以西为石英闪长岩,视电阻率分布范围为240~400Ω·M。分界线以东为花岗岩,视电阻率分布范围为100~300Ω·M。在岩性接触带上电阻率没有明显变小,说明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在L3测线近终点段,有一浅层低阻带,说明此地段松散层相对较厚,富水性一般。РL2高密度电法剖面:РL2线高密度剖面Р从L2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剖面电阻率主要以高阻为主,分布范围为100~700Ω·M,说明基岩完整,埋深较浅,局部稍厚,风化层厚度较薄2-3m。在L2测线250 m处有一岩性分界线,根据区域资料为早元古代吕梁期中粒含斑二长花岗岩和晚太古代五台期中粒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东为石英闪长岩,视电阻率分布范围为180~700Ω·M。分界线以西为花岗岩,视电阻率分布范围为100~300Ω·M。在岩性接触带上电阻率没有明显变小,说明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在L2测线200 m处,有一浅层低阻带,据调查为灌溉铁管引起。Р下图黄色线条为岩性分界线。Р岩性分界线示意图(黄色线)Р在该处还布置了3个电测深点曲线如下图:Р РTa-1号点电测深曲线图 Ta-2号点电测深曲线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