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白云岩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初探2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3191KB

文档介绍
渗和地下水渗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岩体岩溶的发育,是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而结构面的产状、发育规模、连通率、透水性能则决定了岩溶发育方向及形态。如地表的溶沟(槽)、溶缝多沿区内的陡倾角裂隙及裂隙性断层发育,深部则多沿层面发育。Р(2)构造运动产生的能量加速了白云岩自身的溶解Р黔东南地区凯里—岑巩—玉屏—铜仁一线以西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Ⅰ1A3区),北北东向构造分布于本区东段,平行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分界线的北段发育,具压性特征,旁侧发育次一级同向褶皱,如蕉溪背斜、肖山向斜、龙田背斜等,褶皱大多由寒武系白云岩组成,褶皱束长达数十公里,岩层倾角普遍较缓;Ⅰ21区(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东北部的黔东南地区,是以挤压型的南北向构造为主,北东向构造及近东西的弧形构造,构造线方向近于北东并多有S形弧形弯曲。华南褶皱带(Ⅱ区),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以长条脊状褶曲为主。褶皱主体为北东向长条脊状,两翼大多对称,倾角多10°~20°,少数<10°或>30°。单个皱曲跨幅5~10km,长度多>40km。Р白云岩锻烧后的产物为CaO、MgO,张斌等在研究石灰石/白云石循环吸收C02能力时[1],通过锻烧试验,得到了700~750℃/5MPa条件下,碳酸化阶段吸收C02能力为白云岩要高于石灰石,试验结果表明循环第8次时石灰石对CO2的吸收能力0.24g/g(20%水蒸汽)、0.18g/g(无水蒸汽),而黔东南地区历次构造运动挤压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为白云岩早期岩溶化提供了物理力学氛围。Р3.1.3降水Р(1)降水强度Р黔东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暴雨出现时间最早4 月,最晚10 月,各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8月,5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6%。据天马站、岑巩站、玉屏站、水尾站、下司、施洞、石灰厂等7个雨量站自1959~2010 年实测资料统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