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早期根据劈理的结构及其成因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1.流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609KB

文档介绍
组成的薄层带,其中先存面理方向会有所改变。劈理域边界可以是层面也可以是次级面,这取决于褶皱枢纽角度的大小。带状褶劈理又可分为两种:在尖棱状或对称褶劈理中,褶劈理的结构像手风琴(图7-16b),相邻边界呈近似对称平面。在S型或不对称的褶劈理中,先存面理弯曲呈S型(图7-16c;见Platt和Vissers,1980)。带状褶劈理形成过程伴有压溶作用,在泥质岩石中压溶作用将石英从劈理域中带走聚集在枢纽区域,从而形成劈理域边界,因此在劈理域中形成了云母富集区(图7-16a)。Р 分隔褶劈理(图7-16d)由压溶作用造成的矿物重新分配,沉淀范围扩大(Gray,1977)。因此劈理由条带交替间隔形成,在一个条带中,物质溶解,在相邻条带中物质沉淀。带与带之间明显的不连续。在泥质岩石中就具有此种结构:一带由石英组成,相邻带由云母组成。Р 无论是分隔褶劈理还是带状褶劈理,发育褶劈理的岩石中的劈理域都形成间隔,一般在0.1mm到1cm之间。分隔褶劈理通常发育在板岩中,带状褶劈理通常发育在片岩和千枚岩中(图7-17a,b)。Р图7-17 褶劈理(据S.J.Reynolds照片)Р(a)Western Arizona Granite Wash Mountains中生代变质凝灰岩中发育的分隔褶劈理。Р白色细条带是早先变形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方解石脉。劈理在逆冲过程中发育。Р(b)Western Arizona Granite Wash Mountains中生代变质沉积岩中发育的连续褶劈理。Р 如对间隔劈理,根据劈理域的间隔大小,又进一步细分为弱间隔、中等间隔、强间隔和很强间隔劈理。其实,即使借助偏光显微镜等手段,也难以对鲍威尔的分类给以准确定名(朱志澄,1990)。劈理定名或其界定的困难是因各类劈理常常是连续过渡的,或构造递进叠加造成的。也应指出,其分类的定量性,的确深化了劈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