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牧童短笛曲式分析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159KB

文档介绍
续的低音, 减弱了功能进行, 从速度、力度、和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再现段运用五声音阶作“加花”式的变奏, 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 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 更深入而富于动感。《牧童短笛》的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 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 与旋律风格一致。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格统一, 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 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 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 贺绿汀在和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 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呈示段下方突出 C 宫调, 上声部则以 G 徵调为主; 中段第一句下方为 G 宫调、上方是 D 徵调, 第二句下方为 D 宫调、上方是 A 徵调, 第三句下方 A 宫调、上方 E 徵调; 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 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 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牧童短笛》中复调手法的应用更是出神入化, 被称作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的运用复调手法, 五声性的旋法、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 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用复调的两个声部来模仿民族乐器, 以模仿中国传统鱼咬尾的方法写成, 在声部关系的处理上, 采用了“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 当上声部活跃跑动时, 下声部以对比式复调相伴衬; 当上声部出现间歇或停顿时, 下声部则“咬”着上声部的结尾音顺势跑动, 恰似江南丝竹中的“鱼咬尾”, 这样两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使整个乐句、乐段, 甚至整首乐曲形成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气势, 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 体现出了贺绿汀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及钢琴作品发展的逻辑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