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兜鍪”,称霸江东,北拒强曹,成就三国鼎立大业,不失为一代青年英主,致使曹操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如今,国难当头,北伐大业难以实现,孙仲谋这样的英雄又在哪里?在对古人的缅怀中,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慨和浓郁的怀古伤今之感。其三,辛弃疾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挫的一面,又能兼收并蓄, 化刚为柔。辛弃疾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所以形成了他的刚柔相济的词风。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在肯定辛弃疾词“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的豪放杰出之后,也承认“其穠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指晏几道,“秦郎”,指秦观,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上举《摸鱼儿》词表面上就相当地婉约缠绵。所以,夏承焘评此词道:“刚肠似火, 色貌如花”(《唐宋词欣赏》)。辛弃疾暮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借凭吊历史上和京口有关的孙权、刘裕等人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时无英雄、人物具非、时势消沉的感叹。回首四十三年前自己的抗金经历,而想到如今金人依然猖狂的现实,不由感慨万端、悲愤莫名。最后以廉颇自比,犹有“铅刀冀一割之用”的雄心,十分悲壮。词极为沉郁跌宕、曲折含蓄,但壮怀郁勃、悲愤激切。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这不仅是因为他创作的作品数量最多, 还因为他思想的深刻、艺术手法的丰富、他在改革词体方面所作的贡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辛弃疾的词时说:辛弃疾“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充分肯定了“稼轩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