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文学史专题一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62KB

文档介绍
,于是也象屈原《天问》一样,发出愤怒的呼喊。这是一篇怨情勃发的抒情文字。司马迁纵横议论,出入古今,悲叹、感慨洋溢其间。黄震评此篇曰“太史公疑许由非夫子所称,不述,而首述伯夷,且悲其饿死,为举颜子盗跖反复嗟叹。卒归之各从其志,幸伯夷得夫子而名益彰。其旨远,其文逸,意在言外,咏味无穷。”又曰:“太史公载伯夷采薇之歌,为之反复嗟伤,遗音余韵,把挹莫尽,君子谓此太史公托以自伤其不遇,故其情到而词切。”(《黄氏日钞》)钱钟书曰:“此篇记夷齐行事甚少,感慨议论居其太半,反论赞之宾,为传记之主。马迁牢骚孤愤,如喉鲠之快于一吐,有欲罢而不能者。”(《管锥篇》第一册)都深得马迁之旨。Р当然,所谓“无韵之《离骚》”,并非仅指《史记》中的某几篇作品,而是指整部《史记》的意旨与神韵。我们在许多篇章中都可以看到司马迁个人感情的流露。如《孔子世家》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孟子荀卿列传》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表示对孔、孟的敬仰之情。《管晏列传》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流露出对晏子的向往之情。《刺客列传》说:“自曹沫到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可以看出司马迁被侠义精神感染所产生的激情。《游侠列传》序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又说:“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耶?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