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育中心区,高新技术产区集聚区,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规划通过确定城市南北方向的主轴线和绿化通道将东部城区与山南新城、舜耕山在空间上相互呼应,山南新城中心城区主要沿南北方面主轴布置,形成新城区用地功能和景观核心。生活区围绕中心区布置,高教园区、高新园区安排在生活区两侧,通过东西方向副轴将各类功能区与中心区联系起来,概况为“一核、两轴、六区、十一廊”。另外, 在山南新城的规划中, 除了营造未来城市中心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图, 就是成为“合淮同城化”区域中的桥头堡,促进合肥、淮南两市的经济合作,助推淮南融入省会经济圈。(通往山南新区的洞山隧道) 2008 年5 月份洞山隧道的正式开通启用,有效的连接了山南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快了山南新区的启动节奏。内部则按照等级分别规划了两条快速路,四横十纵十四条主干中,以及纵横交错的 19条次干路和支路一条淮河大道沟通沿山隧道把东部城区与山南新城联系在一起。在启动模式上,淮南市政府与中铁四局于 2006 年签署了关于山南新城的投资建设的框架协议, 约定在未来 3~5 年内, 中铁四局将累计投资 45 亿元进行山南新城首期 15 平方公里区域的一级土地开发。也由此确定了在淮南“东进、南扩、西调、北连”的空间发展战略过程中, 南扩”成为了近期城市空间发展的重点。山南新城首期开发区域预计将引入居民15 万~ 20 万人, 这些新城的居民将来自三大方面: 老城区居民首次和二次置业;老城区北部和西北部采煤沉陷区有大量居民面临搬迁置业需求以及周边城镇人口。而根据规划,到 2020 年,山南新城的人口将达到 60 万,建设用地 60 平方公里,将发展成为淮南的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体育和商业中心。另外,到 2020 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 50% ,绿地率不少于 4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 13 平方米,规划有综合性公园 6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