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和《石头孙立》等,但这时还是独立的英雄故事。而到了宋末元初的时候,出现了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写到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和宋江杀惜三事。末尾还提到了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和宋江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已经从短篇人物故事演变成讲史故事。元代产生了一大批水浒戏, 存目有三十三种, 其中六种保留下来。在《李逵负荆》和《双献功》等作品中, 水浒英雄发展到七十二人和一百零八人, 对梁山水泊的描写也接近了《水浒传》。《水浒传》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于元末明初产生的。 3、《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这部作品根据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史实演绎出来的。其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唐代是第一阶段。这是由史实向文本转变的时期。玄奘法师是初唐人, 俗姓陈, 名祎, 法名玄奘, 洛州缑氏人。本是长安弘福寺的和尚。贞观三年( 629 ) 西行去天竺求法, 共历时十七年, 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带回佛经657部, 受到唐太宗的礼遇。这件事当时在朝野引起巨大轰动。而他沿途的所见所闻也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奉诏口述,其门徒辨机笔录,撰成了游记《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印度、尼泊尔和锡兰等国的佛教流传的情况和风土人情。而后他的徒弟慧立、彦悰又据其经历写成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宣扬佛法,他们描唐僧取经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宗教传闻,强调了一些奇异的情节,这是神化唐僧取经的先声。但仍不失为一部基本写实的人物传记。晚唐五代是第二阶段, 这是史料转变成神话的时期。其由写实向神话转变的完成是俗讲。唐代佛教盛行,佛教寺院内俗讲成风。现存最早的有关此事的俗讲材料是刻于南宋时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般认为, 这是唐五代时流传的故事。《取经诗话》以通俗讲唱的形式叙述了唐僧一行西行求法的过程。这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史实, 进行了大量的虚构。比如, 书中出现了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