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263KB

文档介绍
合(1分),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心,敏锐捕捉到秋天乍时的种种迹象:用一“涩”字,写雨声滴滴,终夜不歇,灯烟凝滞不散,让人感觉凄冷(1分) ;女主人公困乏中感到被子单薄,无以御寒,难以入眠(1 分) ;再写清晨起来看日历的举动(1分) ,从理智上确认“换了秋天”的事实(1分)。 11. 悲秋: 上阕写景叙事, 突出秋天甫至, 清冷难耐; 下阕写白天所见, 桐树争圆, 乃是知秋已至,更加惜春之举;末两句一叶飘落,衰期到来,无限悲秋之意。闺怨:“教他知道也凄然”一句, 恰恰点出女主人公内心隐秘:“他”当指久别在外、苦思不归的夫君。“碧荫争圆”是用反衬:树且争圆,人何以堪? 词人写新秋到来, 岁暮伤感, 都只是表层含意, 悲秋, 归根到底是害怕过早老去, 是女主人公人到中年的忧虑的外显。( 一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分析需要结合具体词句。) 12 .见高中 14 篇,答案略( 每句 1 分,共 8 分。) 13. (1) 三姑娘陪老程抓鱼: 通过乡村恬然自安的生活场景, 展现出父女之间脉脉温情;(2) “赛龙灯”母女争执: 母女两人因为都太为对方着想而起争执, 展现出母女之间善良的品性, 清苦生活中相互体谅相互关爱的深厚情意;(3 )再见三姑娘:糅合了“我”对故土的回忆、对三姑娘命运的关切与同情。(每个点 2 分) 14. (1)“我”是文中人物之“我”, 是故事的亲历者( 参与者、见证者)(1分), 是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眼睛从侧面展现主人公的情状及乡村的人情美,起到勾勒形象、穿针引线的作用( 1分)。(2)“我”是叙事者之“我”,通过“我”的叙述,可以通视全盘,有全知全能的功用( 1分) ,补充人物之“我”的视野所不及,更好地抒写作者对他们一家人的命运的感慨( 1分)。 15. (1 )是“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向我们”,一个“弯”字,写出了三姑娘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