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40526管理学原理复习参考题(带答案)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548KB

文档介绍
验照明实验( 1924 ~ 1927 年)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照明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对(1) 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只是影响生产的一种因素,是一种不太重要的因素。(2) 由于涉及的因素太多,一时难以控制,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以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是无法测定出来的。第二阶段:福利实验(1) 在试验中改进了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导致产量的增加; (2) 休息间隙和缩短的工作日使得疲劳减轻; (3) 工间休息减轻了工作的单调性; (4) 个人计件制促使产量增加; (5) 改变监督方式改善了人际关系,从而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的提高。第三阶段:访谈研究访谈研究( 1928 ~ 1931 年), 研究人员发现, 要使个人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必须理解他的环境、矛盾,并耐心听取他的全部诉述。后来把这种方法称作“启发式访谈”。第四阶段:观察研究观察研究( 1931 ~ 1932 年),是在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 人们想搞清楚社会因素对激发工人的重要性。集体限制产量。对上司的态度。通过研究发现:(1)“派别”的组成与工种无关, 而多少受点工作位置的影响;(2)正常的人都属于某个派别;(3 )每个派别都自认为优于其他派别,存在着派别之间的竞争。非正式组织的规范。研究人员的结论认为,构成这些行为的原因是复杂的,因为工作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中工人和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研究情境中所指的“关系”就是工人如何感觉他们的群体在工厂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所谓这种“地位”就是指员工们的行为总要保护自己在公司结构中由上级或其他部门给予的真正的或想象中的地位。这项研究提醒管理者重视转变群体的思想感情, 使工人能感到自由些, 或者说创造一个能满足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梅奥对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1933 年), 阐述了人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