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恬静,那双智慧深藏的双眼微微俯视着我们,上部及左右有神祇环护。外檐斗拱及翼角部分殿宇建于砖砌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殿身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檐歇山顶,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南抱厦面阔三间,东、西、北抱厦皆为一间,人们通过抱厦进出大殿,整个大殿的平面呈十字形,有十六个凸转角和八个凹转角,形制尤其特别。摩尼殿的立柱布局为“副阶周匝金箱斗底槽式,殿中总共立七十根圆柱,由里向外分三圈布置,最外一圈三十八根,是为大殿下层檐的支柱;中间一圈外金柱二十二根,为上层檐的支柱;里圈前后两排内柱八根,是四缝梁架及屋顶重量的承重支柱。梁架的大体构造方法为,八根内金柱用阑额、普拍枋将柱头互相连接,四椽明栿搭交在柱头铺作上,栿脊上加大缴背以增强四椽明袱之荷载,明袱上用蜀柱、托脚承托草栿与平槫,草栿上也用短柱托脚承托其上部构件,平梁上蜀柱与叉手并用承托脊槫。如此这般一金柱、普拍枋、阑额、四缝梁架、槫、襻间共同组成摩尼殿上部主要承重的大木构架。此外,外金柱二十二根、内外金柱间用乳栿连接,使周圈二十二根外金柱与中心的主体梁架紧密结合,由此构成上檐的木框架结构。下层檐柱三十八根与外金柱之同也用乳栿连接,使下层檐木构架与上层檐木构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木框架体系。摩尼殿的斗栱极为丰富,且尤其复杂,站在殿中仰望,实在眼花缭乱,除却襻间斗栱,整座大殿共有一百二十七朵斗栱。下檐一圈六十七朵,上檐三十八朵,内槽二十二朵。诸多构件次第搭配,毫不杂乱,井然而轻巧,是《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抬梁式建筑最确切的实物范例。外檐柱头铺作和内转角铺作结构外转角部分及转角斗拱细部特征大量使用的斜栱,这本是北方辽金地区大型木构建筑的特征构件,正定在历史上在宋而不在辽的版图,所以有人认为摩尼殿是金代的遗构。直到1980年大修时,人们在殿中斗栱上发现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的墨书题记,才证明斜栱并非是北方辽金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