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我国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道在预警机制中,媒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必须要做到公正、客观地报道,以引起政府与社会的注意。对不宜公开报道的预警信息,传媒机构和信息接收部门应按规定程序,专设通道和特别插口直接报送,做好保密工作。同时,传媒机构对预警信息的提供人、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提供预警信息的传媒机构,如对方有要求,也应承担保密义务。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在萌芽阶段, 其危害性不甚明显,其演变趋势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相关部门的不配合,导致传媒机构收集的信息难免与事实全貌有所偏差。如果不实行“免责制度”,会导致传媒机构自缚手脚。另一方面, 对重大社会预警信息,传媒机构相关人员如知情瞒报、缓报或故意谎报的,应给予惩罚。(四) 向全社会宣传公共安全知识,增强民众的预防意识城市防灾应重在增强预防意识,首先要注重建设预警机制;建立防灾应急机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对多种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政府应当建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把防灾应急机制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体系,纳入城市日常管理之中, 建立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防灾应急机制。另外,各级政府应当着力培养一批处理应急突发灾害的专家,培养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应急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灾害处置不力者,同样要追究责任,对责任人依法惩处。目前,社会各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健全的社会公共安全制度, 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政府决策、预防预警、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等各个有机联系的环节。完善社会公共安全制度,不仅仅是中央领导和政府部门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总之, “在谋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人的生命始终是最宝贵的,应当像对待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一样,把重视公共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来认真对待。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报》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西部论丛》 2009 年第 8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