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 要选择走最艰难的路, 等等。然而哪条路更艰难? 对谁更负有手足之情?祖国还是母亲? --- 谁能对此先验地作出回答?谁也不能。也没有哪种伦理经典中有这样的回答。康德伦理学曰, 永远不要将他人视为手段, 要永远视其为目的。很对, 如果我留下和母亲在一起, 我就是将她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但以同样的标准, 我处在将那些正在为我战斗的人作为手段的危险之中。反之亦然,如果我去帮助战士们作战,我就是视他们为目的,而处于视自己的母亲为手段的危险中。--- 因此,我只有一个回答,你是自由的,选择吧。--- 不存在一条能够告诉你如何行事的普遍的伦理准则。”三体伦理, 指三者之间的伦理, 比如你我他。两体伦理, 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伦理, 或一个人对另一个团体的伦理。康德的形式伦理, 只能用于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中, 涉及复杂三体或更多人的问题( 参考物理学的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 就无法适从。孔子面对的是一种礼崩乐坏的时期, 复杂的多体伦理, 他想解决复杂形势下的伦理问题, 比如伍子胥的困境。佛教的戒律威仪, 也主要针对自己与他人的两者关系, 或仅仅是自己的举止, 复杂的三体伦理问题要看菩萨的本生经,如五百商主事,割肉伺鹰,鹿王契约等。佛教以心所的思为根本,区分善恶,好坏与善恶是有区别的,好坏有利益计算,士用果与异熟果的关系,需要在这里重新考察。用现象学研究正义,可以达到政治哲学的核心,但好像还没有大师级人物这样做。国内研究现象学的顶级人物: 张祥龙( 北京大学), 倪梁康( 中山大学), 他们都意识到了现象学与唯识论的关涉。******************************************************************************* 短诗一首需要敞开对自己的还原扯下那遮蔽的面纱此在行走时间的小径,而林中幽暗落满忧思的肉身是生活世界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