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探究从“碎碎平安”到“岁岁平安”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制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即使是个人欲望,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历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印合并不是自觉的,并不是计划的,乡土社会微妙的搭配可以说是天工,而非人为,虽则文化是人为的。因此,乡土社会是千百年来在传统文化熏陶渐染下形成的稳定的社会框架。而当乡民到了他乡到了城市,失去稳定的乡土社会定框架的束缚。对于渴望改变处境而又缺乏广泛的社会联系而孤立无援的乡民来说,渴望成功而又机遇不多,就会涌出更多的冒险意识、投机心理和赌徒思想,成者为王败者寇,,胆大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正是这份野心和投机,所以他们大多不愿遵守曾经的社会规范,为了达到目的而选择不择手段。当经历一段无序的阵痛之后,乡民们会逐渐找回自己的角色,再度渴望有序。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渴望自己厮杀的结果得到保障,于是融入新的社区脱胎换骨; 另一部分乡民在处处碰壁之后会变得乐天安命,命里有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于是社会将趋于有序。这几年河南类似案件的减少就是明证。因此,河南人的形象体现着近代国人的形象,河南人的素质代表着中国人基本素质。其二,河南民众投机心理赌徒思想的成因是主治者恶风恶习种下的恶果。河南民众自古高节义,尚廉耻,重礼义,其风不变于古,之所以蜕变成今日的不守古道,是经历近代历史多次兵燹和灾荒的结果。这里虽有天灾因素,更多的是人祸激变而来。有人不明就里,在上发文讥讽河南人不明大义。视百姓为蝼蚁,百姓视之为仇雠。自古皆然。这是中国的古训,河南人只不过遵循古训而已。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每个种族每个地域的民众甚至每个人,如何面对未来这个充满竞争的、动荡的、充满风险的世界,建立共有的或者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既适应共同社区的行为规范又让个体自由发展,需要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将诞生新的话语方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