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各类导管管理规范资料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袋可适当放低) 2 、术后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多。因病人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可造成脑室塌陷,颅内出血,小脑上疝等危险,连接管上可预先安置调节夹,使后者处于半开放状态,避免脑脊液骤然大量流出。 3 、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天以不超过 500ml 为宜。如患者有颅内感染时, 脑脊液分泌增加,则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同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适当补充。 4、引流一般不宜超过 5- 7天。 5、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6、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7 、拔管:拔管前一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 并告知医生。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渗液,若有脑脊液漏出, 应通知医生给予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引流不畅原因 1、颅内压过低 2、管道系统颅内段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盘曲;颅外段有成角,受压,扭曲亦会引起堵塞。 3、导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4 、有脑组织碎屑、血凝块堵塞,采用自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旋转引流管方向,适当降低引流管高度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以上方法处理后仍不通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警惕颅内再出血,必要时更换引流管。八、硬膜外引流管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 30% 左右,多与颅骨线性骨折有关。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急性血肿,次之亚急性,慢性较少。其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特性, 即昏迷—清醒—再昏迷。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护理要点: 1、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2、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 3天拔除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