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等多种疾病,他时常梦见伏皇后、董贵妃、吉平、关羽等冤魂前来索命。曹操最终在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现实中,在不可调和的复杂心理冲突中走向肉体和精神的消亡,这是曹操的悲剧, 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从道德上看, 曹操的言行似乎处处充满着矛盾, 但从政治的需要去看, 却都服从于现实的政治军事利益。总之, 任何人都有他的两面性, 在受封建纲常教化影响的人们视野中,曹操的做法有背伦理,但是他的个人精神魅力、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并不能被掩盖。因此,封建纲常、国家分裂、性格多疑,真真实实造就了他的悲剧性命运。《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有着深远、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拥刘反曹”思想是以为统治政权争取正统地位的历史思想为背景,“拥刘反曹”思想中含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尤其是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处于底层的广大人民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对明君贤相的渴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蜀汉君臣的贤明、仁义正好符合民众对明君贤相的理想和渴望,而曹操的奸诈、残忍正是他们所厌恶和恐惧的。于是元明之际, 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罗贯中正是在元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 在民间浓厚的“拥刘反曹”氛围中,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将“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熔铸于《三国演义》的创造中。所以曹操一直被人误解。但鲁迅评价曹操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 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 曹操作为一个封建军阀, 能胸怀大志, 爱惜人才、文武兼备、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 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参考文献: 【1 】罗贯中?三国演义?海口: 海南出版公司, 2002.6. 【2 】陈寿?三国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11. 【3 】易中天?品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