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02.接触隔离医嘱未及时开出,耐药病程记录太过简单,甚至有个别科室在接收到多重耐药菌病人药敏结果后,仍未变更抗生素使用。3.交接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晨会交接班无记录;特别是病人转科、外出检查、手术时未履行告知制度,不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4.个别科室观念淡漠,对多重耐药菌认识不到位,对多重耐药菌定义模糊。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致使耐药菌随着医务人员的手传播。6.病人使用的低中度危险性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未专人专用,且病人使用后,消毒不彻底。7.护工、保洁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周围环境消毒执行不到位。8.对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宣教不到位。七、整改措施:多重耐药菌防控如何“标本兼治”(一)治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产生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二)治标:落实接触隔离,阻断传播途径1.加强手卫生管理:手是阻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有效的手卫生行为,能阻止耐药细菌通过手传播。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实施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以及接触患者环境后均应进行手卫生。。2.严格落实接触隔离措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