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受到严重制约。造成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我们应注意到以下事实:1.政府公共财政的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市场化进程中,城市政府财政收入占-8-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政府财政支出没有更多地向主要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向转变。依据联合国2007年提供的数据,“卫生和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最高的国家:如瑞典、丹麦、法国、德国等国家此比例都高达13-15%;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为10-12%;俄罗斯、巴西、泰国等国为6-7%;印度的虽然比较低,仅为5%。但我国的这一比例比印度还要低,只占4.5%。2.投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且不够灵活。由于认识或观念上的原因,在许多公共物品的投资领域,我们依然认为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在新增公共物品的投资中,投资主体多限于政府部门,而将民间的或国外的投资主体排斥在外。同时,融资方式主要是财政拨款、银行信贷等,一些市场经济体制下通用的融资方式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此外,传统的提供公共物品的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对市场化反应相对迟缓。三、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分析对于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学界争论不大,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加之制度缺陷,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当前来看,无论是纯公共物品还是准公共物品,供给都无法满足市民需求。截止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城市化率超过40%。按照当前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将超过7亿。加之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届时对城市用水、用电、燃料管道、教育、司法等公共物品的需求将呈几何增长,如不能有效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来说确定何种供给规模才能在满足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达到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寻找合适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早期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