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讲座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3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而是看课堂教学与考试标准的适合程度,因此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有利于课堂教学明确方向,但具体的教学重点还有待于教师对考试标准的研判。深入分析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走向“用教材教”的第三步。如果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归宿,那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牺牲自己的教学个性,牺牲自己的学习个性,来满足教材对教学和学习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教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肯定是痛苦的,教师教学肯定是刻板的,当教师与学生基于“以教材为本”而相互折磨时,彼此之间虽有怨言但却认为这是必须的。可是,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时,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成为如何帮助学生寻求真知和建构知识;要帮助学生寻求真知,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前提就是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深入了解。如果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了解,我们就无法保证为他们提供的课堂教学会有助于他们寻找真知与建构知识,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我们本来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真知与建构知识,但却事与愿违地越帮越忙。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让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材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了,但并不等于课堂教学可以随心所欲了,而是希望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因此,这样的转换,既需要教师有从教材中跳出来并反过来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要求。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明明自己在班上讲了两三遍的题目,可在考试中答对的学生还是不多,这让张老师感觉特别郁闷。难道是自己讲得不够清楚,可自己每次讲完都会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学生也都回答的确听懂了呀。而且,为了验证学生是不是真的听懂了,还在课堂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做这道题目,学生也的确做对了呀。可为什么考试起来,学生还是做不出来呢?这能不让人郁闷吗!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但张老师遇到过,应该是绝大多数教师都遇到过。你说当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讲到了这个份上,学生在考试中还做不出来,老师还能够做什么呢?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