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程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7)被试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研究此表显示,虽然大学生被试在外显和内隐层面都存在负面评价恐惧现象,但是两者之间相关较低。可能是被试由于社会赞许效应等因素而在外显问卷上出现了自我整饰或掩饰。4讨论与结论4.1讨论.本实验以IAT为测量工具对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显著的IAT效应,实验数据表明了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存在性。本研究结果证明,大学生被试不仅存在外显的负面评价恐惧,同时还存在内隐的负面评价恐惧。被试倾向于用表示被接受词汇来形容自己,而用被拒绝词来形容他人。反映在实验中,即被试在将表示自我的概念词与表示被接受的属性词或者表示非我的概念词与表示被拒绝属性词相联系的反应时间更短;而将自我概念词与表示被拒绝词的属性词或非我的概念词与表示被接受词的属性词相联系的时间更长,从而表现出对他人负面评价的恐惧。本实验另一个重点就是检验内隐负面评价恐惧是否受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影响,结果表明并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被试由于社会赞许等因素在外显态度问卷测量时可能出现了掩饰。4.2实验结论:(l)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客观存在。(2)内隐态度上,大学生更倾向于用正面评价的词汇来形容自我,从而表现出对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的恐惧。(3)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性别无关。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被试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程度上没有达到显著的差异。(4)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年级无关。即无论一年级被试还是二年级被试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程度上没有达到显著的差异。(5)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专业无关。即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的被试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程度上没有达到显著的差异。(6)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没有显著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