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8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顺次取阻抗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计算,因此,每次迭代的运算量很大。这两种情况都是过去电子管计算机无法适应的。阻抗法改善了系统潮流计算的收敛性问题,解决了导纳法无法求解的一些系统的潮流计算,在60年代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曾为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阻抗法的缺点是占用的计算机的内存比较大,每次迭代的计算量大。当系统不断扩大时,这些缺点就更加突出。一个内存16K的计算机在采用阻抗法时只能计算100个节点以下的系统。这样,我国很多电力系统为了采用阻抗法潮流计算就不得不对系统进行相当的简化工作。为了克服阻抗法在内存和速度上的缺点,60年代中期发展了以阻抗矩阵为基础的分块阻抗法。这个方法把一个大系统分割为几个小的地区系统,在计算机内只需要存储各个地区系统的阻抗矩阵及他们之间的联络线的阻抗,这样大幅度的节省了内存容量,提高了计算速度。克服阻抗法的缺点的另一个方法是采用牛顿—拉夫逊法。牛顿—拉夫逊法是数学中解决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在解决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问题时,是以导纳矩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我们能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的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拉夫逊法潮流程序的效率。自从60年代中期,在牛顿—拉夫逊法中利用了最佳顺序消去法以后,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和速度方面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60年代末期以后广泛采用的优秀方法。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可靠的收敛,在我国还进行了利用非线性规划法计算潮流计算的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化,特别是电力系统逐步实现自动控制的需要,对系统潮流计算在速度、内存以及收敛性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0年代以来,潮流计算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继续向前发展,其中比较成功的就是P—Q分解法。这个方法,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出数学的牛顿—拉夫逊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在内存容量以及计算速度方面都大大向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