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信任的经济学分析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社会上也存在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去破坏社会利益的情况,所以需要来自国家相关部门、征信机构、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等多渠道的共同监督,及时防止失信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让合作结束的双方进行互评,从而完善每一个经济主体的信用评价系统以供其他人参考。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构建出人人都诚实守信的制度环境。 РР (三)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Р 我们都生活在不完全信息中,只有获取到足够的信息我们才能做到信任别人。如果合作双方掌握的信息越对称,那么他们就越不敢违背合约,就会越有可能信任对方,有利于营造信任互利的市场合作氛围,有利于将市场中投机取巧的人淘汰出局,防止信用危机的产生。然而,不管是个人或者是团体,对于信息获取都是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并且可能还存在一些无法获取的信息。因此,政府應适当披露信息,建立完善的准则和制度,不仅有利于双方合作,而且有利于减少因不守信行为产生的损失,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效益。 Р Р [参考文献] Р [1][英]朱利安·勒·格兰德,卡洛尔·普罗佩尔,雷·罗宾逊.社会问题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Р [2] 洪名勇,钱龙.多学科视角下的信任及信任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01):190-194. Р [3]马芳,彭迪云.信任危机的经济伦理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4(06):40-42. Р [4]赵家章.贸易是否需要信任——基于交易成本的解释及中国省际数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04):82-86. РР [5]董才生.西方经济社会学关于信任的研究述略[J].社会科学辑刊,2006(03):75-80. Р Р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Р7/view-15029172.htm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