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错?”“有这可能。”“那是不是对自己爱吃的菜品知道更多了?”“没错。”“所以?”“……不了解清楚也不全是坏事。” Р 为什么要反复让柳刚从“坏事”里发现好处?于华说:完美主义者往往会把未来的不确定性控制在一定限度,否则就很难受。反复的练习,是让柳刚逐渐接受不确定性,发现未知和未被他控制的事情的好处,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Р 不给幸福加条件 Р 另外,于华说:虽然咨询中对认知方式的训练非常多,但真正的着眼点,却是柳刚的体验——积累正向思维带来的感受。 РР 所以,第二次咨询之后,于华对“作业”提出进一步要求:虽然柳刚描述正向感受时的词汇很少,但特别强调——一周之内的所有日记,要用不同的词汇描述正向感受,不要重复。写不出来就多体验、多琢磨,直到把那种感觉描述出来为止。 Р 从这之后,连续两个月,每周柳刚交一回“作业”,而且于华经常让柳刚讲自己的父母,每次柳刚都会讲到眼睛湿润——但这就是进步,因为一种带着怨恨的情绪在逐步释放。 Р 两个月之后,于华感到柳刚已经有明显的进步。比如:发现员工的错误时,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做评价——去责怪,而是马上考虑怎样补救,并且一起探讨问题出在哪里。柳刚说,他在家里发脾气的频率也在降低。 Р 半年后,柳刚的整个咨询结束,阶段性目标——找到幸福感基本实现。 Р 于华说:幸福感,对不少管理者来说其实是个奢侈品,而获得的关键,就是学会体验当下的快乐。堵车时,看看我们城市的变化,给很久没联系的老朋友打个电话……都是获得当下快乐的能力,而不要给幸福加上条件——因为无论怎样的当下,都是有幸福可言的。 Р 而能够在每个当下汲取幸福感,不仅不会让人裹足不前,而且会在获得了力量和休息以后,有更多的精力追求我们还没有得到的东西。 Р (本文咨客姓名等重要身份信息为虚拟) РР 责任编辑:焦 晶 РР???????РР???????3395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