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12答案(同名18638)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2635KB

文档介绍
”“失议讨语”一类的行为,对此不必采用刑罚,但有“职业之规则”Р20. 答:(1)周公提出“礼治”思想。Р(2)孔子以仁补充礼,兼使礼下庶人。Р(3)孟子使礼治与仁政结合突出其政治内容。Р(4)旬况引法入礼,真正使礼治成为国家制度和政策形成完整学说。Р21. 答:韩愈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认为创造历史的圣人等统治者生来具有上品的“善”性,劳动人民具有下品的“恶”性,中间阶层的性则是中品,可以“导而上下”。还提出人不权有性,而且有性,性是情的基础。性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情是“接于物而生”,即后天具有的,它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情与性相应,也分上中下三品,韩愈这种性三品说,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性论,并为统治阶级的严刑峻法提供了理论根据。РР他说: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下品之性既然不堪教化,那就只能用刑罚加以惩处,使其“畏威而寡罪”,于是,施行暴力和酷刑就成谡事于人性,天然合理的了。这暴露了韩愈敌视劳动人民的地主阶级立场。同时,韩愈的性三品说又是服务于反佛教这种灭情以见性的出世说,认为在封建的伦常关系内才不会为情所累,而且能使情欲合乎中道,恰到好处。Р韩愈的性三品说,为后来宁儒提出气质之性,天理人欲之辩开辟了道路。Р答:在刑罚宽严问题上,朱熹为主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他认为,“今人说宽政,多是事事不管,某谓坏了‘宽’字”。他分析其原因时说:执法者或为祸福报应之说所迷惑。“多喜出人罪以求福报”:或者为“钦恤之悦”所迷惑,“以为当宽之罪而出其死”,凡遇罪当杀者,总为之开脱,以待上奏之后裁决:或为“罪疑从轻”这说所迷惑,以为“凡罪皆可以从轻”。他要求纠正这种有利于罪犯,有害于被害者的做法。“今人说轻刑者,只见所犯之人为可悯,而不知被伤之人尤可念也。如劫盗杀人者,人多为之求生,殊不念死者之为无辜,是知为盗贼计,而不为良民计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