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石化-近几年国内天然气加气站安全事故案例汇编及教育培训材料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x  |  页数:30 |  大小:2184KB

文档介绍
关闭槽车车体及加气机输气阀门,制止了泄漏。加气机严重破碎、散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案例一:加气站内高压输气管被拉断漏气事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分析:1、槽车后车门断气制动阀门失效,未起制动保护作用。2、驾驶员为新招驾驶员,于2007年9月18日上岗,9月25日当天疲劳操作,思想麻痹,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在明知槽车正在加气时,强行开车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3、驾驶员与操作工的操作流程划分不清也是一个原因。案例一:加气站内高压输气管被拉断漏气事故事故经过:2009年12月08日零时15分,G工厂24号装气槽车拉断加气胶管,引起泄露并发生起火燃烧,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案例二:押运员司机违章操作导致装气槽车燃烧事故经过:2010年11月8日6时40分,沙坪坝区白鹤林加气站内,一台正在作业的加气机气枪管道意外断裂,导致高压气浪瞬间“爆炸性”冲出,将3辆公交车车窗玻璃大面积震碎,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案例三:重庆公交车扯断加气枪事故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调查,加气站员工将加气枪塞入客车气罐口后远离了加气机,没对加气过程进行监控,并且该车司机疏忽大意未对该车进行手刹制动,致使车辆溜动,拉断加气枪气管,幸好加气机装有紧急拉断装置,未导致加气机受损。案例三:重庆公交车扯断加气枪事故深层原因分析:加气车辆拉断加气胶管的事故时有发生,从表面现象看,造成的直接责任人有司机(内、外部),有加气员工,但从深度上挖掘,洽洽反应出管理上的漏洞,员工的安全技能还亟待提升。1、对一线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前培训是解决“人的不安全因素”的根本方法,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无知者就不会明白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出现事故是必然的。2、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是员工行为的指南,不能只挂在墙上。3、实时关注员工动态,解决由于岗位频繁变动、司机疲劳等带来的管理盲区。4、三角楔木、加气中提示、加气区域设定等防范措施不能形同虚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