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往事,读来感人肺腑)(2)对曲折历史的思索。(作者认为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应该公正客观地评价。对真理和真情的追寻,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现了一位老作家的历史责任感)(3)对生命蜕壳过程的思考。(作者用执着豁达的襟怀关注生命,思量走过的人生岁月,是一位孜孜不倦在人生路上探寻的沉思者)(4)对自己的深刻反思和清醒认识。(作者有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所驱使着的心灵,正视现实,也无情地解剖自己,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美与荒芜在场李浩路途迢迢,我们颇费辗转地来到了绥宁,而这迢迢也似乎让我们“走出了时间”,走进了古老和一种具有遗迹感的美中。荒芜与美同时在场,并且紧紧地、奇妙地合在一起。走进苗寨,我们仿若置身于另一个时间里,它似乎并不具有“当下感”,我们也仿若成为了可贵的“旧物”。在这里,流水都是古老的,空气都是古老的,树木上那些苔痕也都是古老的。更有古老色泽的,是苗寨的砖与瓦,是那些为时间所浸洗着、长过了个人生命的一栋栋木屋。在大园村,一处最为古老的老屋已有八百岁,墙砖上所刻下的文字记录着旧光阴,只是,在岁月的不断击打和磨损之下有些字已经难以辨认。大园村村口的鼓楼原为明代建筑,上下三层,楼阁式攒尖顶,气势雄伟。“四知堂”因杨氏远祖杨震而在绥宁一带声名遐迩。杨震,东汉官员,清廉有名,学生深夜送金被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四知”的理由拒绝,这“四知”也曾深深地影响着大园古苗寨的杨氏后人。据说,在旧时,每到过年过节,大园村家家户户都会悬挂“四知堂”的灯笼……和村寨相匹配的是茂林修竹,是延展着的、起起伏伏的绿,在大园古苗寨如此,在插柳村苗寨也是如此,而上堡,则有更大的一片葱郁的树木,它几乎是连绵,把上堡包围在里面。在每座苗寨的后山上,都有数量众多、粗壮巨大的古树,无论是河边的枫杨还是山上的樟树、枫香树与黄岭黄檀,都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