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剥削的分析意义:互惠与生存的公正?第七章反叛、幸存和镇压Р第一部分Р第三部分Р主要内容Р8Р第一部分:1—2Р第一章采用经济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分析描述“生存伦理”对于农民经济活动的意义,解释并以实例证明了所谓决策的“安全第一”原则对于东南亚农民的适用性。?第二章,作者力图证明生存伦理不仅是农民经济的特定产物,而且具有规范的或道德的意义。主要以乡村互惠、社会选择、租佃制度的偏好以及对税收的态度来证明这个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剥削性最大的租佃或税收制度同生存安全的观点区别开来,论证后者同农民价值观的一致性。Р主要内容Р9Р第二部分:3—5Р此部分作者将上述论点应用于考察东南亚国家,特别是缅甸和越南的殖民地经济和农民的政治活动中。第三章主要分析殖民地经济的结构性变革如何缩小了许多农民的生存空间,同时使他们面临生存危机的新的更大的风险。第四章以同样的方法分析了殖民地争睹对农民的财产盘剥的结果。第五章根据生存伦理准则和“安全第一”原则,考察了越南和缅甸的两次较大规模的起义。Р主要内容Р第三部分:6—7Р第六章,作者更加全面地把生存道德的政治经济学运用于分析农民的政治生活(作者认为农民的社会公正概念可以从互惠主义规范和生存权利中引申出来),并系统地阐述可操作的剥削概念,它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农民和精英阶层之间的交换平衡?这种平衡对农民的生存安全有什么影响??第七章,讨论农民反叛的问题。首先讨论当同剥削相联系时则可能激起反叛的条件,由此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为什么不是农民政治生活的独特表达。除了进行反叛,还有别的选择办法吗?最后,谈到“错觉”这一古老的问题:当国家政权使得反叛活动万分危险时,我们何以知道农民是否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剥削?作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观察高压统治的程度,特别是观察农民文化的发展,他们能说明农民们是接收还是拒绝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土地制度的主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