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34页。三、性别制度与女性生活(一)阴阳乾坤学说的规定(二)社会制度的规定1、教育和人才选拔系统2、经济3、婚姻家庭(三)现实生活1、“家庭妇女”或“全职太太”2、“职业女性”:“三姑六婆”,三姑即尼姑、道姑、封姑,六婆即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奖、稳婆。(四)被教化的客体1、女“身”的禁锢(1)“身”的隔离(2)“身”的束缚2、女“心”的教化(1)女教(2)母教(3)“贞节”观1、女“身”的禁锢(1)“身”的隔离对男女的活动范围做出规定:“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阁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礼记·内则》)规定男女接触的不同方式:“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授以匪(圆形竹筐)。其无匪,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道路,男子由左,女子由右。”(《礼记·内则》)“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宋代,朱烹的《家礼》中规定:女子八岁不出中门。明代庞尚鹏的《家训》中规定:女子六岁不许出闺门。霍渭(1487—1540),官至嘉靖朝礼部尚书,他著的《家训》中有“男女异路图”,图中以红、黑两色标明分隔男女进出所走的路。(2)“身”的束缚唐代:少令出户,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行则行莫回头,坐莫动膝,立莫摇裙。说则语莫掀唇,喜莫大笑,怒莫高声,不唱歌词,闻事不传,议论酒食。以夫为中心:首先是待夫要敬重如宾,习女红,修饰仪容;夫外出,则瞻望思寻,停灯温饭,等候敲门;夫有疾,则终日劳心,多方问药,百般治疗;夫怒,则退身相让,忍气吞声,扫地烧香,递献茶汤。[1]?[1]自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5—117页。头饰中的凤冠桃子长垂耳下,在面颊边摇摆,女子左顾右盼时,挑子会碰到向颊以示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