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50年代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实施新城市规划,解决城市发展用地;为基建建设提供土地,同时消除工程建设给土地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阶段综合性多目标土地整治20世纪60年代以后综合土地整治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实现城乡等值化海外土地整治的起源与发展*德国土地整治初始目的是合并地块,调整田间道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质量,满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准备土地和将因建设打乱地块重新规则化;现在则是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保护,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海外土地整治的主要做法*合并土地:合并分散零乱地块,使之达到路网相通、形状规则、面积适度、有田间排灌设施。主要内容村镇改造:对旧房屋和建筑物的维修、保护和改造改善和增设村内公共设施,改善村内交通状况。开辟建设用地:采用土地调整措施为工业、基础设施、住宅、街道、公共设施准备土地。景观的塑造和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修复或增设工业建设中已受影响或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森林土地整治:保护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平衡。特种经济作区的土地整治:主要指种植葡萄、啤酒花等作物的地区,需要改变老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地籍更新测量:原有的地籍数据和资料变更,须进行全面的更新测量。*程序准备阶段(5年)搜集整理区内的地籍资料和有关规划资料。选择土地整理区域。根据具体情况,经与地产主和政府协商,划定土地整治区域的范围。区域范围尽量与基层行政管理界线相一致。对已有规划和各待业规划综合协调。整理区域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相衔接。如有不同意见,要按法定程序进行协商,并报上一级批准。农业结构的初步规划。指农业、林业、绿地的用地比例和布局。征求产业主和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对不能采纳的意见要逐条解释。整理区的规划方案经政府批准后即可设计实施。从开始到结束需要13-14年,最多可达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