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多重人格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  |  页数:24 |  大小:436KB

文档介绍
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之前已发生过的事情。产生原因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正如心理学家P。费登所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纪觉,从中产生的‘思想’被体验为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在其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非常不同的,不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面。相关研究有关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每一种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家庭特征;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视力;更甚者,有的对同一种药物竟也有不同的反应。而尤具戏剧性的是,有些人格还可相互交换意见,并合作进行各项活动。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平均来说,患者的转换身份数量接近15个。在分离性身份障碍中,女性与男性的患病比例约是9:1。这些数据大多来源于个案研究,而非大样本的调查研究。障碍大多数情况下始于童年,一般在4岁左右。通常,障碍的形成是在7岁之前。一旦形成,如果未经治疗,障碍会持续终生。障碍的形势实际上不会在一生中有很大变化,尽管有证据表明转变的频率会随年龄而降低(Sackeimetal.,199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