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建筑战国:城市繁荣(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魏大梁)木构榫卯形式多样。秦:阿房宫、骊山陵汉:根据当时的画像石、画像砖、冥器陶楼等间接资料看: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已经形成。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百家争鸣,大城市,大宫殿。齐故都临淄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城墙残址尚存,有大小二城,大城范围:4*5km,周长约12km,西南角套着小城,为1.23*1.8km的长方形。城中偏西有一土台,65*72m,残高16m,俗称桓公台;小城有铜币作坊遗址。大城内有里坊和骨、铜、铁作坊遗址;大城东墙下是淄河。类似的大城市还有:赵邯郸、楚鄢郢(音掩映),魏大梁等。秦咸阳宫殿遗址秦咸阳宫瓦当棺椁与墓(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及兆域图)从战国时的棺椁构造,可以看出当时的木工技术很高——用铁器,便于加工。正因有如此技术,秦汉时才能建造大规模的宫殿和多层楼阁。木棺椁各有内外两层,外填白土、沙土、木炭等构成防水体系,并在墓地设置排水管,使这些木构得以保存,现在才能看到其精致的榫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