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义心学所探讨的主题如人性、价值、意义和自我实现,正反映了美国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异常迅速,物质生活空前富足;另一方面人的精神分裂加剧,心理变态严重,人性日益异化。1、对后工业社会(或科技文化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反思。*(1)价值观危机:(2)孤独感强烈: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作为个人是无比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从外部世界来看,我们作为个人似乎又毫无意义。世界使我们变得一文不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彪勒(3)统合感缺失:统合感是一种自我的协调感……它给解决重大的内心冲突及稳定的生活提供了支撑的框架,但当框架失去时,一切不复存在。一个人无法在没有支点的情况下使用杠杆。——怀利斯在其《寻求统合感》1、对后工业社会(或科技文化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反思。主要表现在:*(4)反抗权威性:(5)意义性丧失:当人们为生活中他们相信的某种东西而生活时,他们称自己生活的有意义。这种东西也许是一种特殊目标,一种事业,或是另外一个他们为之献身的人。——彪勒西方现代化带来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对自然的严重破坏。现代科学技术对自然的破坏超过农耕文明时代的几十万倍、几百万倍。另一个是人的内心的溃崩。在现代化下,人变成了欲望之躯,这样,灵魂就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或许比自然遭到的破坏更可怕。——日本哲学家梅原猛(1995年)*以探索心理生活的“内部空间”为己任,强调对人自身价值与意义认识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适应改变这一后工业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需要应运而生。没有哪种心理学能够提供面向所有人的一种哲学,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这方面也许处在更为有利的地位……它将帮助我们,慰藉我们在寻求满意和满足,体验个人生活意义时的特殊需要。——彪勒*2、反战和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六十年代“嬉皮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