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自动内镜:爆发绿脓杆菌感染;原因:进水管道、气道或洗涤器容器-设计时难以恰当的消毒;形成生物膜。爆发的终止用酒精漂洗已经机器处理的内镜,接着压缩空气干燥。新的内镜有水过滤器以降低微生物由自来水传给机器的危险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1.内镜的种类从消毒的角度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消毒的内镜,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阴道镜等,另一类是需要灭菌的内镜,如腹腔镜、椎间盘镜等,这两类内镜在用于诊疗操作前,前者需要达到高水平消毒,后者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2.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我国第一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就提出了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在2000年新修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内镜的清洗消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提出了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规定,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3.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级医院在开展内镜诊疗工作根据各自医院的条件和特点,指定了预防患者和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如内镜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检查患者登记制度,并限制每天预约的患者数量等。我国内镜医院感染现状4.内镜的设施卫生部组织的3省市医院感染管理调查中发现:(1)需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多数是在门诊的独立单元内完成,布局基本合理,分区明确;不同系统的内镜在不同的检查室内行,设有内镜专用储柜并定期对储柜进行清洁与消毒,但多数医院没有专用的清洗消毒间,患者的诊疗与清洗消毒在同时进行.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4.内镜的设施(2)需灭菌的内镜,一般在手术室内进行,条件相对较好,设施较规范。(3)配备内镜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诊疗患者数量的需求。(4)多数清洗消毒人员受过专门的培训,能做到每例患者间更换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