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针对学校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是校本管理的基本主张。它不同于学区管理,不是由学区统一行使管理职权,对所辖学校进行规范性操作。它力主学校要认真分析、甄别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各种管理活动,既不能照搬它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般政策、规则等的"试验田"或应用场地。管理应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应对本校的问题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校本的四个方面呈何关系呢?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精品四、课程体系(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办学权利日益扩大,学校对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师招聘等有了更大自主权。一方面表现在出现了不同的学校所有制形式,另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对课程、师资培训、教学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类,其中学校课程在中学阶段可以占到课程总量的16%,这实际上给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契机,要求学校必须要在课程层面上汇总学校教师与学生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操作和实施。精品1、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是自上而下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通常,学校教师在国家课程的编制和评价方面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或自主权,但是,他们必须成为国家课程的实施者。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和社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