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潮汕地区的一种以《水浒传》梁山泊好汉为故事背景,融武术、舞蹈、音乐、演唱于一身,兼具驱邪、祈福、娱乐、健身等功能的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英歌舞在广东省潮汕地区,尤其是在潮汕的农村地区,到了农事活动的时候,为了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就会有英歌舞的表演;春节期间的游神,秋收后的庆功或者祭祀民俗活动,我的家乡也保留着英歌舞这种节目。而现在,英歌舞从以前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变成了庆祝喜事的活动。这种叫做“英歌”的化妆歌舞表演,一直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英歌舞英歌舞的由来英歌舞的由来外江戏说少林寺说秧歌说傩文化说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1、英歌舞始终保持着驱鬼逐疫的实用功能。 2、英歌舞不戴面具而画脸谱, 这是傩面具的进化形式。 3、领舞者说时迁, 但脸谱却是黑白相间的鬼面, 而不是戏曲中已经定型的三花脸。时迁手里拿的是条蛇,潮汕地区在文化上与闽南是一个系统, 而 闽 字就是表示门内祭祀 蛇的民族。这是英歌舞中舞蛇的基础。领舞者就是古傩中的蜞头。 4、英歌舞演员配合舞蹈动作发出的叫声, 一定要不像人叫的声音才好, 尖厉有力, 就是模仿怪兽叫, 以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 5、英歌舞后棚队中有一对戴面具的老人, 叫师公、师婆。这也明显与梁山泊英雄没有什么关系。而这正是傩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傩公、傩母。傩文化说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力与美的震撼。英歌舞的表演形式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节被称为“英歌槌”的木棒,“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1.8尺。“英歌槌”的打法,按槌花运动的差异就有直槌和横槌两种。英歌舞的队形一般是两列,人数一致,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游行的时候保持队伍的整齐。同时,这两列队伍还能随时变化成各种对称或?者不对称的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