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文化产业理论》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204KB

文档介绍
文化产业”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门类,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的。第三、“文化产业”既是大众传播媒介,也是十分有效的政治舆论手段。在发展教育、促进民主及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性。一些国家的统治者通过“文化产业”所生产的大量文化产品来实现他们的统治,来左右人们的精神生活,对外则输出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二、西方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探讨1、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产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1923年,几个对现状不满、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背景的青年知识分子聚集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学科的批判性研究。以卢卡契的“阶级意识”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结构和文化现象作了极其深入的批判性研究,对当代思想文化产生极大冲击。纳粹上台后,这个学派流亡美国,展开了对“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本雅明(WalterBenjamin)、阿多诺(TheodorWistuqrundAdorno)等。本雅明在他未完成的手稿《旅途笔记》(《Passagen--Werk》)中对工业化时期的艺术投入了理论关注。他发现工业化时期,不仅艺术,而且连艺术致力于再现的内容(自然)都可以通过技术来复制。本雅明要探讨的是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当艺术作为一个本源(真、善、美)的权威为大众文化作所破坏的时候,当艺术模仿现实的能力(它使得艺术能自以为对“真”有所把握)被现代技术手段(摄影)所超越的时候,艺术的社会和认识功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雅明的回答是明确的:其结果是,也只能是,以前由少数人所规范和从事的传统艺术形式的消解。消解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某些特定形式的艺术。只要艺术品制作者,懂得如何利用现代资本主义发明的新技术,保持他的社会旁观者身份,他还是可以挽救艺术的认识功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