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特别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文化政策的转型的重大理论基础。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一些后发国家,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现实,实际上是出于文化政策转型的需要,而在政府主导下开始了对文化产业大规模的研究活动。Р三,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研究:理论落后于实践Р中国是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既要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文化产业;又要解决体制性障碍,从原先的计划经济转向全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体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直到2000年10月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才完成了她的“合法化”阶段,开始了“合理化”过程。中国的文化产业研究刚刚开始就落后了。十五期间文化产业突飞猛进式的进展,文化体制改革措施和文化政策的密集出台,令文化产业研究显得捉襟见肘,成果供给明显不足。Р文化体制改革需要理论支持,文化政策出台需要理论基础,但是我国的理论界却对此总体上反映冷谈,重视不够。本应是主角的经济学家们由于研究文化产业机会成本过高而无暇顾及,文化学家则局限于文本研究的学科传统而难以进行规范的产业分析,传媒学对于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比较专业,但是仍然有视野狭窄的问题。于是,对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需求的急遽增加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泡沫化”现象。大量的“文化产业论坛”徒有虚名,成为政府部门的“造势”与“做秀”;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文化产业研究机构也几乎成为理论界的“跑马占地”之举;无数“专著”和“论文”篇幅的浩大与内容的贫乏恰成对照。Р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结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趋于稳定,文化产业开始了一个更为常规化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研究也应该有一个更加冷静与专业化的面貌了。希望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能够尽快地脱颖而出,尽快地超越目前的阶段,少一些大而无当的会议和论坛,多一点实实在在的研究和探讨。少一些一般性议论,多一些实证性的案例研究。在这方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能仍然负有专责:应该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给予文化产业研究以应有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