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普米族_ppt(精选)

上传者:梦溪 |  格式:ppt  |  页数:2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砌成,围以木板,称上火塘。普米族的房门外都悬挂着牛羊的骨头,据说这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同时也具有驱邪镇鬼的作用.。二、宗教信仰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既有祖先崇拜,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还残存着对自然的崇拜。每逢节庆、婚嫁、生育、出行、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杀牲祭献,诵经祈祷,以便消灾祛难,保佑安康。普米族神明崇拜:普米族祭祀神明的仪式分为“祭山神”、“祭龙神”、“祭灶神”、三种。祭祀时首先向天神祈祷、礼拜、贡献各种祭品。普米族祖先崇拜:普米族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回到祖先的发祥地或升入天堂,所以以各种方式进行祭祀活动,表明对祖先的崇敬。三、普米族名称演变普米族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汉文史书称之为“西番”、“巴苴”等。其自称为“普英米”、“培米”等,是同一名称的变体,意为“白人”。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正式定名为“普米族”。四、语言与文化艺术1、语言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尽管普米族居住地分散,但各地方言差别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话,这表明普米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句聚族而居、繁盛发展的时期。尽管拥有自己的语言,普米族人在与周围民族和睦相处的交往过程中也掌握了多种民族的语言.普米族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字,仅发现有一种处于文字前身状态的刻划符号,在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经使用过简单的图画文字,字数虽少,但已经堪称萌芽状态的原始文字。普米语2、艺术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打锅庄”属于生活舞,一般是傍晚时分在院子或者场坝上举行。跳舞时,在场地中央燃起一堆篝火,因与屋内的锅庄相似,故被称为打锅庄。锅庄舞舞蹈动作大多反映了耕作、狩猎、纺织、洗麻等方面的生产劳动形象。普米族舞蹈大都带有集体舞的性质,无论男女老少都可加入到舞蹈的行列当中。同时普米族舞蹈的动作简单易学,又经常到公共场地进行,因此很容易普及,几乎每一个普米人都会跳锅庄,普米族人聚居地区也因此成为歌舞之乡。(1)舞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