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成就动机理论(精选)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1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对更完整的动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二:对教育实践来说,有着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不足:一:更多的注重动机的内部因素,未能充分考虑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动机作用。二:试图把动机的情感和认知结合起来,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值的借鉴的,但他对认知作用的分析是模糊的,不具体的。三:该理论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分析也是不完善的。阿特金森的实验在实验中,阿特金森把80名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一项同样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绩最好者(Ps=1/20)能得到奖励;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五名将会得到奖励;对第三组学生说,只有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对第四组学生说,成绩前15名者都能得到奖励,结果如图所示:成绩55水53平5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可能性49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成功概47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451/201/41/23/4获胜的希望(概率)自我价值理论的提出及基本观点自我价值理论的提出:自我价值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芬顿(M.V.Covington,1984)提出的,主要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手,试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自我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1、自我价值是人们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2、区别对待成功与失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维护自我价值感。3、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而变化。影响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因素一、学生自身的能力观。学生自身的能力观就是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所持的一种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德韦克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能力观。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即认为能力是一种不变的实体,不会通过努力得以改变,多努力是低能力的体现;另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即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就能增加能力,脑子越用越灵活。二:学校的评价制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所有的考试与评价都是一种相对的评价,即是一种与别人相互比较的评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