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21页)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pt  |  页数:21 |  大小:297KB

文档介绍
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Р原文注释Р返回Р翻译诗文Р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不知何处吹起那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Р整体赏析Р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觉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Р整体赏析Р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其意义是点出当时的环境,基本的情感也给出了定性。前面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Р诗的前两句有何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分析法)Р写出了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清冷的景象写出了边关的凋敝与环境的恶劣,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Р词句理解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Р不知何处吹芦管: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Р思考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